内容提要
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韧性,未来增速将小幅回落。剔除去年四季度经济增速回升使当前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基数提高的影响,11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幅度幵不大,经济运行基本平稳,显示当前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韧性。预计第四季度GDP增速在7.6%左右,略低于三季度的7.8%,全年GDP增速在7.6%左右。
政策判断。从当前的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增长的韧性增强,若放松资金面很容易使资金流向房地产、融资平台及影子银行业务,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维持资金面的紧平衡状态。2014年的通胀压力不足忧虑,未来货币政策将更倾向于长期视角,注重中长期的结构调整和改革,包括控制金融风险以及进步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对策建议:(一)建议银行关注企业的融资渠道及融资成本,合理评估和确定信贷资金的价格。(二)建议银行关注东盟国家在经济复苏之际,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需求,联合国内施工厂商及相关政府机构共同设计产品和金融服务,将产品服务、融资安排和政策优惠集于一身,加大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海外竞争优势
2013年11月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一)经济指标
1、11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同比增长10.0%,比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图1: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
制造业及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采矿业工业增加值回升。11月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1%,增幅较10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速为6.9%,增幅较10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采矿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自8月份以来持续回落,11月份大幅回升。11月份采矿业工业增加值为5.6%,增幅较10月份回升1.3个百分点。制造业中,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高,分别为20.3%、10.3%、12.8%和11.3%。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回升,集体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幅回落。11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速为9.1%,增幅比10月份回升0.7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速2.4%,增幅比10月份大幅回落3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速相对平稳。表明经济增长仍主要由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支撑,中小企业较为集中的集体企业运行状况并不乐观。
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回落
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91,28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9.9%,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基础设施及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1-11月份制造业投资134,206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81,843亿元,同比增长23.2%,增幅比1-10月份回升0.1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7,585亿元,同比增长17.7%,增幅比1-10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7,412亿元,同比增长19.5%,增幅比1-10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53,112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比1-10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8.6%。1-11月份,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4.3%、20.9%和19.8%。
图2:固定资产、房地产及民间投资累计同比增速
1-11月份,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48,38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3.2%,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虽然回落,但从分行业的数据看,计算机、电器机械、汽车等制造业的民间投资增速呈上行趋势,呈现结构转型的特征。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3.5%,与1-10月份持平。
3、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大幅回升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1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7%,增幅比10月份高0.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8%,增幅比10月份高0.6个百分点。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大幅回升与“双11”的零售商品热销有关,而餐饮收入增速小幅下降,表明餐饮收入继续受限制公款消费的反腐政策影响。
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320亿元,同比增长13.0%,增幅比去年同期低1.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增幅比去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
图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增速及累计增速
4、11月份CPI涨幅回落,PPI跌幅继续收窄
11月份,CPI同比上涨3.0%,涨幅比10月份低0.2个百分点;PPI同比下跌1.4%,跌幅比10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PPIRM同比下跌1.5%,跌幅比10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
11月份CPI涨幅降至3%,主要是食品价格回落造成。11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2%,非食品价格环比持平。在11月份CPI3.0%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7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2.3个百分点。11月份PPI环比涨幅为0,PPI跌幅收窄来自翘尾因素下降的贡献。
1-11月平均,CPI同比上涨2.6%,PPI同比下跌2%,PPIRM同比下跌2.1%。
图4:主要物价指数(上年同期=100)当月变化
5、11月份出口增速大幅回升,贸易顺差维持高位
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706.1亿美元,同比增长9.3%。其中,出口2,022.1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增幅比10月份高7.1个百分点;进口1,684亿美元,同比增长5.3%,增幅比10月份低2.3个百分点;贸易顺差338.1亿美元。
11月出口同比增速大幅提高,一方面是去年同期基数偏低,去年11月出口同比增速不足3%;另一方面是欧美市场回暖。
从出口区域来看,11月份我国对美国、欧盟、东盟及部分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速显著提升,对日本出口增速略有回落。11月份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长17.7%,较10月份提高9.6个百分点至;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18.4%,较10月份提高5.6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同比增长2.9%,较10月份回落2.7个百分点;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6.7%,较10月份提高6个百分点;金砖国家中对巴西、俄罗斯出口同比增速提升,对印度出口回落,对巴西出口同比增长23.8%,较10月份提高16.1个百分点;对俄罗斯出口同比增长20.3%,较10月份提高1.7个百分点;对印度出口同比下降3.9%,增幅比10月份回落3.1个百分点。
1-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7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7%。其中,出口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3%,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进口1.7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1%,增幅比去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贸易顺差2,341.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多346.1亿美元。
图5:当月进出口额、同比增速及贸易顺差
6、11月份PMI继续处于扩张区间,但上行动力不足
11月份PMI为51.4%,与10月份持平,连续14个月位于扩张区间,显示当前制造业整体增长平稳。但PMI自7月以来的环比加速趋势在本月终止,表明上行动力不足。
11月份大型企业PMI继续回升,由10月份的52.3%上升至52.4%;中型企业PMI维持10月份50.2%的水平,继续处于扩张区间;小企业PMI为48.3%,较10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仍位于收缩区间,且连续4个月回落。显示中小型制造业经营状况不佳。
7、克强指数
“克强”指数由三种经济指标构成——新增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和新增银行中长期贷款。在花旗银行编制的李克强指数中,铁路货运占25%,银行贷款占35%,用电占40%。
(1)11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速小幅增加
国家能源局14日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6%,增幅比10月份高0.1个百分点;1-11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8%,增幅比1-10月份高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3.4个百分点。
图6:月度供应用电量及增速
(2)11月份铁路运输形势好转,货运量缓慢回升
近日铁总发布11月份的运输数据:货运方面,随着货运需求不断回升,铁路货运装车呈攀升趋势。1-11月份,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361,399万吨,同比增加4,678万吨,增长1.3%。货运量的缓慢回升与年底宏观经济的企稳有关。
(3)季节因素造成11月份新增银行中长期贷款减少
新增中长期贷款自10月份后显著减少,11月份虽已降至2,676亿元,远不及前三季度月均4,000亿元的水平,但还是明显高于前两年11月份中长期贷款规模。11月份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也降至42.8%,而今年前10个月,月均中长期贷款占比为54.9%。总体来看,11月份中长期贷款减少,主要是受季节因素影响。
表1:2011-2013年1-11月新增中长期贷款情况 单位:亿元
(二)金融指标
1、11月份货币供应量增速略有回落
11月末,M2余额107.9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幅比10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M1余额32.48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幅比10月末高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3.9个百分点;M0余额5.64万亿元,同比增长7.7%,增幅比10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3个百分点。当月净投放现金846亿元。
11月份M2增速仍保持在高位,主要由于当月新增贷款超出预期、外汇占款大幅上升、财政存款投放量大等因素造成。
11月份M1增速显著上升,原因是近几个月贸易顺差大幅增长,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企业持有外币意愿下降,结汇较多,造成企业活期存款留存较多,使M1增速提升。
图8: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余额同比增速
2、1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速平稳
1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03.23万亿元,同比增长14.5%,与10月末持平,比去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
图9:人民币存款余额及同比增速
1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5,472亿元,与10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027亿元相比,存款回流显著。11月份,住户存款增加940亿元。居民存款呈季节性波动特征愈发明显,季末大幅增加、季初大幅下降、季中平淡。主要原因还是目前居民存款理财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导致其月度稳定性变差。企业存款年末回流,11月份,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877亿元,企业存款增加,一方面来源于对公信贷增长;另一方面,临近年末企业结算支出需求增加,企业开始进行资金准备,且M1增速远快于M0,说明为了迎接年末支出,企业存款有活期化趋势。11月份,财政性存款减少435亿元。相较往年,2013年年初至今财政存款总体留存较多,从已公布的前三季度和10、11月财政存款数据来看,中央加大财政管理力度、整治“三公消费”,对计划外财政支付形成了明显约束,前三季度财政存款增加1.46万亿,是去年同期的2.5倍,这一趋势在10月、11月仍在继续。往年财政存款投放一般集中在年底,财政存款释放将带来大量基础货币投放。
1-1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1.41万亿元,同比多增2.18万亿元。
3、1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超预期
1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71.41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与10月末持平,比去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
图10:当月人民币新增贷款及贷款余额同比增速
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246亿元,同比多增1,026亿元,超出市场预期。1-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8.41万亿元,同比多增6,600亿元。
11月份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显著下降,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占比提高。11份新增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分别为2,676亿元、3,204亿元和191亿元,占全部新增信贷比重分别为42.8%、51.3%和3%。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占比提高:一方面由于银行年末信贷额度有限,一般会将中长期贷款需求移至来年年初投放;另一方面企业年末投资需求下降,但结算需求和债务压力增加,融资取向短期化。
图11:各月人民币新增贷款的结构变化
4、11月份人民币对美元微弱升值
11月份人民币对美元继续小幅升值0.16%,1-11月份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2.5%。
图12: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
10、11月份贸易顺差均在300亿美元以上,我国出口正受益于全球经济回暖,未来贸易顺差扩大的趋势有可能持续,这将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二、下阶段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
(一)经济增长平稳,未来增速将小幅回落
从数据上看,11月份工业增加值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回落,显示出在“稳增长”政策力度减弱后,经济增长的动力有所减弱。但如果剔除去年四季度经济增速回升使当前主要经济指标的同比基数提高的影响,11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幅度并不大,经济运行基本平稳。11月份支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消费和出口,以及房地产投资。
受基数因素影响,第四季度GDP增速预计在7.6%左右,略低于三季度的7.8%,全年GDP增速在7.6%左右。从国内环境看,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重大改革政策将释放国内投资、消费等内需动力,预计2014年GDP同比增长速度在7.5%左右。
(二)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呈缓慢下降趋势
基建项目投资增速将回落。1-11月份基建投资增速小幅回升,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低造成,不具持续性。从趋势上看,未来基建投资增速将小幅回落。一是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和施工项目计划投资额同比增速回落,1-11月份已分别回落至14.3%和17.9%,较上半年分别回落了0.9和0.8个百分点;二是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减弱,1-11月当月预算内资金同比增速降至15.4%,较上半年回落3.5个百分点。在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减弱及未来投资项目减少的情况下,预计未来基建投资增速将回落,但回落幅度不会很大,我国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大,投资力度及速度在政府的掌控之中。
房地产投资增速短期平稳,长期将回落。房地产土地购臵面积同比增速和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明显回升,1-11 月份房地产土地购臵面积同比增速由1-10月份的-3.6%回升至1-11月份的9.9%,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由1-10月份的6.5%回升至1-11月份的11.5%,短期内房地产投资增速仍将保持平稳。但从长期看,投资增速将回落,一方面,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速持续上升,1-11月份为39.4%,比1-10月份高2.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未来货币政策的调控基调是“稳中趋紧”,也不利于房地产行业融资。但本届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基调是增加供给而非控制需求,因此,总体来看,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虽难以继续维持高位,但回落幅度不会很大,2014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小幅回落。
制造业投资增速将小幅缓慢回落。近期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持续回落,表明需求对制造业扩张的支持作用在减弱,产成品库存指数明显上升,显示企业补库存动力衰减。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情况来看,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3.7%,增幅比1-9月份仅提高0.2个百分点,增幅放缓,不利于投资增加。从政策层面看,对产能过剩行业加强投融资限制的措施也将会影响制造业投资的增长。从趋势上看,未来制造业投资增速将小幅回落。但从结构上看,投资增速下降的主要是通用设备制造业、有色与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速仍在小幅上升,体现了制造业的结构调整。
总体来看,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在20%左右。2014年在产业结构调整、“去产能、去杠杆”的调控基调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会缓慢下降。
(三)预计2013年新增信贷9万亿元左右
融资需求旺盛倒逼社会融资规模扩张。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1.23万亿元,分别比10月份和去年同期多3,736亿元和1,075亿元。其中,委托贷款2,704亿元,较10月份多870亿元;信托贷款1,018亿元,较10月份多614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57亿元,结束两个月的负增长,较10月份多455亿元。
融资需求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地产部门的融资需求。11月份信托和委托贷款再次反弹,促成了11月份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回升。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臵面积及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大幅提高,意味着未来房地产部门对资金的需求将继续上升。1-11月份房地产部门自筹资金的占比上升至39%,而自筹资金主要来源于信托及委托贷款等银行的表外融资。另一方面是债务维系的需求。2011年四季度是信托发行的高峰期,按照信托1.5年-2年的存续期来看,今年四季度是信托到期的高峰期。这些债务本金及利息的滚动需求使得银行信贷增加。
虽然融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社会融资规模上升,但扩张幅度不会很大,一方面表内信贷融资受限于额度,总体将保持平稳,另一方面表外融资仍将受监管约束。更重要的是,制造业融资需求并不显著,基建投资增速的回落也将减弱融资需求。预计12月份的新增信贷在6,000亿元左右,2013年全年新增信贷9万亿元左右。2014年各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会更加繁重以及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银行信贷投放将保证这些领域的融资需求,但考虑到钢铁、船舶等资金密集型行业“产能过剩”,银行将腾挪出更多的资金投向产出效益较好的行业,以及监管层“去杠杆”的指导方针不会放松货币政策及未来的融资管控,2014年的信贷投放将小幅增加,预计在9.8万亿元左右。
(四)CPI上涨压力减弱
自9月份CPI涨幅达到3%以上后,10、11月份CPI的环比涨幅均低于2000年-2012年间平均水平,CPI继续上涨的压力明显减弱;并且12月份翘尾因素对CPI的影响将从11月份的0.8%降至0,预计12月份CPI同比涨幅在2.7%左右,全年累计涨幅预计为2.6%,远低于年初3.5%的通胀目标。
就目前情况来看,2014年的通胀压力不大。一方面,今年的CPI上涨主要来自于蔬菜价格,在高基数效应下,2014年蔬菜价格上涨幅度有限;此外,而受制于生猪和能繁母猪的高库存,肉类价格也难出现大幅上涨。近两月CPI环比增幅显著低于预期,明显拉低了2014年翘尾因素对CPI的贡献。预计2014年CPI的涨幅在3.2%左右,略高于2013年。
近期PPI跌幅已稳定,未来难以大幅回升。自8月份起,PPI环比涨幅由负转正,PPI的同比跌幅逐步收窄。近期,商务部数据显示,矿产品、能源产品、黑色金属及化工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干散货价格亦重回上升态势,预计PPI的环比将继续正增长,同比跌幅将进一步收窄。但在产能过剩的宏观背景下,PPI跌幅大幅收窄的可能性不大。
(五)美欧经济形势好转将带动我国出口增速回升
美国2013年11月制造业PMI指数为57.3,创2011年4月以来最高水平,新订单指数上扬至56.2,显示出美国国内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欧盟委员会发布数据显示,欧盟2013年11月份经济景气指数上升0.4至102.1,欧元区11月份经济景气指数上升0.8至98.5。欧元区的核心国家德国11月份制造业PMI为52.7%,创30个月以来新高,10月为51.7。12月份圣诞节,美、欧的节日性需求将进一步释放,预计12月份,对美欧出口将继续扩大。但考虑到12月7日外管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完善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44号文)的影响,以及去年12月份基数较高的因素,预计12月出口同比增速较11月份有所回落。
就目前形势看,2014年全球经济将延续缓慢温和复苏的态势,我国对外贸易形势不会出现大的变化,预计出口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个位数增长。
三、未来经济基本面面临的主要风险点及政策判断
(一)未来经济基本面面临的主要风险点
1、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资金成本上升,受此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将水涨船高,不利于未来实体经济的增长
1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继续攀升,各类型银行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多在5%以上。近年来,理财资金不断分流银行存款,使得银行体系的资金成本不断抬升。2009年-2012年,7天回购利率的年均值分别为1.23%、2.12%、4.02%和3.50%;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加入,使得利率竞争进一步加剧。以余额宝为例,自成立以来,收益率一直保持在5%左右,且流动性与活期存款不相上下,投资金额更是远小于银行理财产品,大大提高了公众对于流动资金投资收益率的预期。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的资金成本不断上升。而银行资金成本的上升,将会推高企业的融资成本,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增长。
2、制造业产能过剩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从我国11月份的PMI看,代表总供给端的生产指数11月份上升至54.5%,较10月份高0.1个百分点;代表总需求端的新订单指数52.3%较10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而且已连续2个月下降,表明新增需求改善有所放缓。供给端的上升与需求端的转弱形成对比,未来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二)政策判断
对于2014年的经济工作,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宏观调控政策目标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顺序有别于2012年“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和2011年的”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显示中央对“调结构”和“促改革”的重视度进一步提升,而对物价的容忍度有可能在上升。2014的主要经济工作安排有6个方面:1、“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表明中央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视度明显提升,未来将大力支持新型种业的研发、农业机械化与规模生产、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化解产能过剩与实施创新驱动同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首提“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在发展中实现转型。3、“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将“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2014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4、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使自然条件不同区域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这将有效避免脱离当地实际情况的盲目扩张、无序经营,在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紧密衔接。5、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住房问题方面,与上届政府以限为主(限价限购)的调控思路不同,本届政府似乎更强调通过增加结构供给、抑制投资需求的结合手段调控地产市场。6、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发挥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出口对关联行业出口的带动作用”,主要通过高铁、4G等产品出口的提升带动相关产业链条的景气提升,“扩大国内转方式调结构所需设备和技术等进口”,购买技术、高端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转型;二是体现在通过开放倒逼国内制度层面的改革,主要包括“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稳步推进投资协定谈判”、“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等。
对于2014年的财政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要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预计未来2-3年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都会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搭配。当前以地方债风险为代表的金融风险,会成为束缚货币政策的矛盾,要实现经济稳中求进,还需借助积极的财政政策。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是减少政府干预,让市场对资源配臵起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干预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减税规模,2014年财政政策将向减税倾斜,加快营改增改革进程。另外,民生、结构调整和创新、基础设施薄弱环节等领域都会成为调整完善财政支出结构的重点。
短期“稳增长”需保持货币信贷和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有利于促进经济稳步回升。长期看,货币政策将注重中长期的结构调整和改革,包括控制金融风险以及进步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央行在《201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未来经济可能将在较长时期经历一个降杠杆和去产能的过程,房地产、地方政府性债务等问题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也明显加大,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消费价格平稳运行的基础还不很稳固,物价对总需求变化比较敏感,要继续引导、稳定好通胀预期。由此可见,未来防范与化解房地产、地方债、产能过剩及通货膨胀的风险,将成为央行的首要任务。
近期,虽然10月下旬以来,市场一度出现资金面趋紧态势,这一现象在11月末也有端倪,主要是金融机构提升备付、加强自身流动性管理等因素的叠加令资金面产生明显波动。但市场并不是真的缺钱,资金面波动只是短期现象。目前市场整体流动性稳定,央行此前一度坚持逆回购的滚动操作以维持短期资金面的平稳,也让市场减少了对当季流动性状况的担忧。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维持平稳状态,若放松资金面很容易使资金流向房地产、融资平台及影子银行业务,预计央行四季度将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维持资金面的紧平衡状态,为经济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金融环境和货币条件。
四、工作建议
(一)建议银行关注企业的融资渠道及融资成本,合理评估和确定信贷资金的价格
由于银行的资金成本不断上升,而金融改革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使企业融资日益多元化;同时“简政放权”等措施也使实体经济扩大了寻求投资的机会和空间。建议银行关注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融资需求及融资渠道,从而评估和确定信贷资金的价格。
从欧洲银行业的情况来看,在经济回暖的过程中,企业将融资渠道由银行转向债券市场,不仅激活了债市,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银行去杠杆化过程对经济复苏的负面影响。国际清算银行(BIS)12月11日发布企业信贷研究报告表示,全球银行业信贷成本普遍高于债市融资成本,欧元区尤为明显。美国和新兴市场企业债发行规模也在增加,表明在银行信贷成本高于债市的环境下,企业融资正逐步由金融机构转向市场的趋势是全球性的。
(二)建议银行关注东盟国家在经济复苏之际,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机械、机电电气等大型成套装备的市场需求,联合国内厂商和所在地政府共同设计产品和金融服务,将产品服务、融资安排和政策优惠集于一身,加大出口竞争优势
2014年东盟经济增速将显著回升,主要得益于与美国及欧洲的贸易预期出现增长。亚行近日发布报告认为,2014东盟各国经济形势将有所回升,整体增长速度预计将从2013年的4.9%回升到5.3%左右。英国智库经济和商业研究中心(CEBR)近日预测,在2014至2015年阶段,东盟经济仍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就国内政策而言,中央已把发展同东盟关系作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近期提出了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海上丝绸之路、东盟共同体等一系列新的合作重点思路。我国和东盟合作正迈向“钻石十年”。从我国及东盟的产业结构看,贸易合作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李克强总理访问泰国期间,中泰双方就签署《中泰政府关于泰国铁路基础设施发展与泰国农产品交换的政府间合作项目的谅解备忘录》。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发挥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出口对关联行业出口的带动作用”。建议银行关注东盟国家在经济复苏之际,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机械、机电电气等大型成套装备的市场需求,联合国内厂商和所在地政府共同设计产品和金融服务,将产品服务、融资安排和政策优惠集于一身,加大出口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