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报告 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责任编辑:王若蕾
 
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中经网  2013.11.19  

  一、2013年前三季度各地主要经济金融指标分析

  (一)25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下滑,西部地区同比增速最高

  今年前三季度,天津和贵州GDP同比增速并列第一,达到12.6%,重庆位列第三,增速为12.4%。北京和上海GDP同比增速全国最低,均为7.7%,浙江同比增长8.3%,排名全国倒数第三。

  与去年同期比,25个省区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回落,其中回落幅度最大的是吉林省,下滑了3.3个百分点,四川和内蒙古回落幅度次之,分别下降了2.8和2.6个百分点。全国共有6个省区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加快,其中,海南增速上涨较快,提高了1.7个百分点,浙江、广东和西藏涨幅相同,均为0.6个百分点。

  从四大板块看,前三季度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最高,达到10.7%,中部次之,增速为9.7%,东部第三,增速为9.1%,东北增速最慢,仅为8.6%。与去年同期比,西部、东北和中部的同比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分别下降1.7、1.3和1.1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的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

图1:2013年前三季度各地区生产总值及同比增速分布

图2:2013年前三季度各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

  (二)大部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三大地区增速较去年同期下滑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20.2%,低于去年同期0.3个百分点。西藏增速最快,达到33.3%,其次是贵州和青海,分别为29.6%和27.9%。北京、上海和广东同比增速较低,分别为9.1%、14.6%、和17.6%。

图3:2013年前三季度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及同比增速分布

  与去年同期比,大多数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放缓,其中,江西下降幅度最大,达到10.9个百分点,其次是吉林和新疆,分别下降8.5和7.9个百分点。上海、广东、西藏等6个省区市增速有所加快。

  分板块看:前三季度,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快于东部。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最快,达到23.1%,西部次之,增速为23.0%,东北第三,增速为22.2%,而东部增速最慢,增速仅为19.4%。与上年同期比,除东部地区与去年同期持平外,其他三大板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有所回落,东北回落幅度最大,达到6.2个百分点,中部和西部分别回落2.4和1.3个百分点。

 

图4:2013年前三季度四大板块固定资产投资额及累计同比增速

  (三)大多数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中部板块同比增速居首位

  前三季度,全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12.7%,较上年同期下降2.5个百分点。西藏、福建和湖北同比增速居全国前三位,增速分别为32.0%、20.4%和19.8%。重庆、辽宁和河北增长较慢,增速分别为4.8%、7.8%和8.1%。

  与去年同期比,大多数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速均有所放缓。其中,贵州、江西和新疆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19.1、16.0和15.5个百分点。陕西等10个省区市有所加快,其中,陕西、西藏和浙江上涨幅度居全国前三位,分别上涨21.5、15.8和4.6个百分点。

图5:各地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速

  从四大板块看,前三季度中部地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速最高,达到16.8%,西部和东部地区分列二、三位,增速分别为12.7和12.1%,东北地区增速最慢,仅为8.6%。与去年同期相比,四大板块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均放缓,东北、中部、西部和东部依次回落12.7、7.0、1.3和0.3个百分点。

表一: 前三季度四大板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及同比增速、占全国份额

  (四)各省区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大多数地区较去年同期放缓

  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9.6%,较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西藏、贵州和安徽增速位居全国前三甲,增速分别为14.0%、13.9%和13.7%。黑龙江、上海和海南增速居末三位,分别为7.2%、5.9%和5.9%。

  与去年同期比,大多数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具体来看,除北京、辽宁、上海、浙江、山东、广东、海南、和新疆等8个省区市比去年同期增速加快以外,其他地区增速均减缓。其中,四川、吉林和广西增速下降幅度较大,降幅分别为5.1、3.7和3.3个百分点。

图6: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

  (五)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较去年同期绝大多数地区同比增速放缓

  前三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12.9%,比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西藏同比增长15.2%,位列全国第一,海南同比增长14.1%,居全国次席,福建、贵州和云南并列全国第三,增速均为13.8%。北京和上海增速较慢,分别为8.6%和8.7%,浙江和内蒙古并列全国倒数第三,增速均为11.3%。

  与去年同期比,除广东上升0.6个百分点外,前三季度其他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减慢。具体来看,北京、内蒙古和宁夏增速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3.1、2.9和2.8个百分点。

图7: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

  (六)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较去年同期下降,东部地区物价涨幅最低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青海、新疆和宁夏3个省区的物价同比涨幅最大,分别上涨4.4、4.2和3.5个百分点。山东、浙江和广西涨幅最小,分别上涨2.2、2.1和1.9个百分点。

图8:前三季度各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从四大板块看,前三季度东部地区物价涨幅最低,居民消费价格累计同比上涨2.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涨幅最高,为2.8个百分点,其次是中部和东北地区,均上涨2.6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四大板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有所下降,东部和东北地区下降幅度最大,降幅均为0.4个百分点,中部和西部地区下降幅度均为0.1个百分点。

  (七)超过半数省区市出口累计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贸易逆差的省区市范围缩小

  从进出口看,前三季度绝大部分省区市进出口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宁夏、青海和陕西增速居前三位,分别达到60.7%、45.3%、37.9%。海南和上海的进出口同比增速为负值,分别为-1.7%和-1.3%。与去年同期相比,15个省区市进出口累计同比增速加快,其中,宁夏、陕西和青海增速上涨幅度位列前三甲,分别提高65.0、43.5、41.6个百分点。从贸易差额看,前三季度北京、天津等9个地区出现贸易逆差,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的贸易逆差最大,分别达到2284.5、231.1和227.7亿美元。贸易顺差最大的为广东,达到1222.3亿美元,其次为浙江和江苏,分别为1197.7和794.5亿美元。

  从四大板块看,前三季度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最高,达到12.9%,中部第二,增速为12.7%,东部和东北地区分列三、四位,增速分别为7.1%和7.0%。与去年同期比,东部和东北地区加快2.9和2.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速大幅下滑,达到17.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8.2个百分点。

  从出口看,前三季度绝大多数地区出口累计同比正增长。其中,宁夏、青海和广西增速居前三位,分别达到82.0%、75.1%和38.7%;内蒙古、上海、安徽、甘肃和天津出现负增长,增速分别为-12.2%、-2.7%、-2.2%、-1.8%和-1.2%。与去年同期比,前三季度17个省区市出口累计同比增速加快。具体来看,青海、宁夏和黑龙江增速涨幅居前三位,分别上涨102.2、81.9、72.8个百分点;而西藏、重庆和甘肃增速回落幅度较大,分别下降233.5、137.9、84.8个百分点。

图9:各地区外贸出口同比增速

  从四大板块看,前三季度,中部地区出口总额同比增速最高,达到15.1%,东北第二,增速为14.5%,西部第三,增速为14.3%,东部地区增速最慢,仅为6.7%。与去年同期比,东北和东部地区分别上涨16.6和2.6个百分点外,西部和中部分别下降29.1和20.9个百分点。

表二 2013年、2012年前三季度四大板块出口总额及同比增速、占全国份额

 

图10:2013年前三季度四大板块进出口总额及同比增速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特点

  (一)稳增长政策作用显现,经济回暖趋势明显

  2013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386761.7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增速在二季度下滑后出现大幅回升,全年有望实现7.5%的经济增长目标。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来看,前三季度同比增速达到9.6%,8月的同比增速达到10.4%,显示出强劲的反弹势头。

  究其原因,第一,预期管理效果体现。中央及时创新宏观管理方式,明确调控区间,这对引导社会预期、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及时导致了企业的信心增强,社会预期稳定和投资意愿扩张。

  第二,国家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投资方面的政策包括:加大棚户区改造,加大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加大中西部铁路的投资力度;消费方面的政策包括:“宽带中国”的战略,鼓励信息化消费;制度方面的政策包括: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的行政体制改变,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都在为企业经营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经营环境,激发民营企业的投资活力。

  三季度经济回升迹象表明,国家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在发挥作用。不过9月份数据相较于7、8月份数据有走弱的趋势,经济全面向好的基础尚不扎实,需要持续关注。

  (二)内生动力牵引经济回升,投资消费成为主旋律

  今年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是55.8%和45.9%,分别拉动GDP增长4.3个和3.5个百分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增长贡献率是-1.7%,拉低GDP为-0.1个百分点。国内需求正在发挥积极作用,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而对外贸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更加合理和完善。

  从消费来看,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881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9%,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伴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消费市场结构与消费模式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高端消费和奢侈消费受到强烈冲击,而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与模式正逐步培育形成,其中,网络购物发展最为迅猛。商务部监测的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前三季度网络购物同比增长34.7%,预计前三季度网络消费零售额将达到2012年全年水平。

  从投资来看,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9207.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2%,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9661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3.3%,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3.6%。从行业来看,前三季度采矿业和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1%和18.5%,增速加快1.1个和0.6个百分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投资依旧是地方刺激经济的主要手段。比如,前三季度,福建的增速位居东部地区次席,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列东部地区首位;四川省公布了2013-2014年计划实施的重大投资项目情况,总投资额达到4.26万亿。其中,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依旧显著,比如,前三季度,广东省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拉动GDP增速0.7个百分点;新疆房地产投资增长45.4%,比前三季度提高10.5个百分点;贵州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2.0%。

  目前,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不断优化,需要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模式,壮大消费市场;同时调整国内投资结构,增加民间资本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等领域的投资比重,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和房地产开发的依赖程度。

  (三)外贸环境依旧复杂,对外出口波动较大

  今年前三季度,世界经济形势依旧较为复杂,虽然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迹象显著,但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因此全球经济整体的复苏态势尚不明朗。受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影响,我国的外贸形势依然较为严峻,进出口增速变化幅度较大。

  前三季度进出口规模达到3.0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7%,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值为9754.1亿美元,同比增速为13.5%;二季度进出口值10220.2亿美元,同比增速为4.3%;三季度进出口值为10629.4亿美元,同比增速回升至6%。从月度数据来看,近几个月的外贸增速波动较大,出口额在5月和9月出现负增长,分别同比下降3.1%和0.3%。

  造成我国外贸增速放缓的原因,一方面是外需持续不振,另一方面是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造成出口综合成本持续攀升,加大了外贸企业出口难度。同时,国内工业生产放缓,也抑制了原材料进口需求。

  (四)工业增加值增速反弹,多重因素影响未来走势

  2013年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9.6%,较前三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9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10.2%,比8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45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5%。

  三季度工业运行企稳向好,一方面是工业经济提速上行,当季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比前三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是企业效益改善,当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57%,比前三季度加快9.47个百分点。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调查分析,三季度的工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26.6,比二季度提升1.6点。数据显示,目前近八成工业企业“自我感觉良好”,生产经营状况基本正常,多数企业已从前期经济不振的阴影中走出来。

  工业生产虽然在三季度有所企稳,但其结构和产能调整的过程还将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

  一方面,各地区将有序推进产能过剩的化解工作。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求积极稳妥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并指导其他产能过剩行业的化解工作。《意见》还提出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分类妥善处理在建违规项目,对于产能过剩污染严重的行业,将建立长效机制,从资源税改革和环境税改革方面入手,积极推进产业的整合兼并淘汰。

  另一方面,环保硬约束力度将加大。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环保政策于近期密集发布,未来针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的环保政策将陆续出台,各地区也将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实施方案。这将从另一个层面对工业形成硬约束,强化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加企业在环保设备上的投入,但在短期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的经营效益。

  从前三季度看,我国工业运行的基本面尚好,经济复苏的动力依然活跃,但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仍在推进,国际市场依然低迷,在多方因素的约束和影响下,工业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未来需要持续关注。

  三、工作建议

  (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性政府

  新一届政府上台后,出台了一系列改革行政体制的重大措施,切实推进简政放权,降低项目审批门槛,向市场释放出积极的信号。未来除了要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管好“看得见的手”之外,更需要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首先,继续减少审批事项。抓紧清理、分批取消和下放投资项目审批、生产经营活动和资质资格许可等事项,对确需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要简化程序、限时办结相关手续。

  其次,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加快出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推动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在公共卫生、教育、养老、文化体育等领域寻求突破。

  最后,加快出台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脱钩方案。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切实改变行业协会商会行政化倾向,增强其自主性和活力。允许同一行业按产业链各个环节、经营方式和服务类型设立行业协会商会,允许成立跨区域性行业协会商会。

  (二)推动次区域经贸合作,探索对外开放新路径

  今年以来,外贸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表明我国外贸增长步伐有所放缓,需要探索对外开放的新路径。

  首先,推进自由贸易区制度创新走向深入。以上海自贸区为试验田,继续推进自贸区制度创新走向深入,尝试在更多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完善负面清单机制,扩大开放领域,逐步放开金融等领域的投资限制,吸引更多国外资本,降低关税壁垒,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其次,扩大周边次区域合作。积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完善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一是加强道路联通,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二是加强货币流通,推动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

  最后,积极应对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目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都将中国排除在外。我国要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吸引外资进入金融、电信、医疗、文化等领域,在多元竞争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此外,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拓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领域,降低对欧美市场的依赖程度。

  (三)培育新的消费模式,完善消费配套政策

  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9%,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目前,国内消费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是在中央“八项规定”的背景下,高端消费得到有效遏制,另一方面是促消费政策及时跟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与模式。

  2013年8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信息消费”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信息消费将成为消费领域值得期待的新热点与增长点。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进:

  一是要建立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打破行业进入壁垒,促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和企业公平竞争,在竞争性领域坚持市场化运行。二是引导企业立足内需市场,鼓励多元发展,加快关键核心信息技术和产品研发,鼓励业务模式创新,培育发展新型业态,提升信息产品、服务、内容的有效供给水平,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开展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持续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执笔:李华 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

  附:2013年前三季度各地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表

2013年前三季度各地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表(1)

2013年前三季度各地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表(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上两篇: 2014年一季度我国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下两篇: 2013年前三季度东北地区发展监测报告
2013年上半年我国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