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2014年一季度,全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开局良好,但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增长步伐进一步放缓,部分地区和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大幅回落,工业和消费增长较为稳定,物价上涨幅度保持在合理区间,对外贸易小幅下降。未来,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持调结构政策的连续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一、2014年一季度各地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一)29个省区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下滑,中部地区同比增速最高
2014年一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从地区来看,重庆(10.9%)、贵州(10.8%)和天津(10.6%)同比增速居前三位,黑龙江(4.1%)、河北(4.2%)和山西(5.5%)同比增速全国最低。
与去年同期比,29个省区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回落,其中河北、黑龙江和云南的增速均下滑4.9个百分点,为各省区市最大降幅。仅河南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青海与去年基本持平。
从四大板块看,2014年一季度中部地区同比增速最高,达到8.8%,东北地区增速较低,仅为6.5%;东北地区增速下滑幅度最大,比去年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滑幅度较小,回落0.9个百分点。
表1:2014年一季度四大板块地区生产总值情况
图1:2014年第一季度各地区生产总值及同比增速分布
图2:2014年一季度各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
(二)29个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四大地区增速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2014年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7.6%,低于去年同期3.3个百分点,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是黑龙江省同比下降了25.9%。全国各省区市中增速居前三位的依次为:贵州(24.9%)、新疆(24.8%)、青海(24.5%),增速居后三位的依次为:黑龙江(-25.9%)、北京(2.6%)、上海(6.5%)。
与去年同期比,29个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放缓,其中,黑龙江下降幅度最大,达到54.4个百分点,其次是西藏和云南,分别下降28.1个和11.6个百分点。全国只有新疆和广东的增速有所提高,分别提升2.4和0.4个百分点。
分板块看: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位居第一,为20.7%,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27%;东北地区增速居末位,只增长了13.2%,其贡献率仅为3.32%。此外,四大板块的增速与去年同期比均出现明显回落,其中东北地区增速更是大幅下滑了10.5个百分点。
表2:2014年一季度四大板块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图3:2014年一季度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及同比增速分布
(三)24个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中部板块同比增速居首位
今年一季度,全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11.8%,较上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西藏(33.0%)、湖北(21.4%)和新疆(20.5%)同比增速居全国前三位,广西(2.0%)、重庆(2.6%)和黑龙江(3.0%)增长较慢,居全国后三位。
与去年同期比,24个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速有所放缓。其中,云南、山西和安徽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15.5、12.0和11.8个百分点。西藏、上海和内蒙古的增速上涨幅度居全国前三位,分别提高15.6、10.4和7.0个百分点。
从四大板块看,一季度中部地区增速最高,达到14.1%,东北地区增速最低,仅为7.0%。
表3:2014年一季度四大板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情况
图4:各地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速
(四)各省区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稳中趋降,23个地区的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
2014年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8.7%,较去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安徽(13.0%)、重庆(13.0%)和江西(12.6%)增速位居全国前三位,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河北(3.5%)、黑龙江(0.5%)和西藏(0.3%)增速居末三位,大大低于全国平均增速。
与去年同期比,23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其中有7个省份回落5个百分点以上。具体来看,西藏、河北和云南降幅居前三,分别下滑15.5、8.5和8.4个百分点。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大幅回落,已由去年同期的全国12位跌至第29位。
图5: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
(五)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稳中有降,27个地区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
2014年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12.0%,比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浙江(13.1%)和甘肃(13.0%)增速位居全国前两位,安徽、重庆、贵州、青海增速并列第三位,均为12.9%;上海(7.2%)、北京(5.1%)和天津(4.0%)同比增长较慢,增速位居全国后三位。
与去年同期相比,2014年一季度27个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放缓。具体来看,天津下降9.0个百分点,北京和海南分别下降4.3和1.8个百分点。浙江和广东分别提高2.8和0.3个百分点,上海和甘肃增速与去年基本持平。
图6: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
(六)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升幅较去年同期下降,其中东北地区同比升幅最低
2014年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1个百分点。其中,广西、新疆和云南CPI同比涨幅较大,分别上涨3.3%、3.2%和3.0%。山东、内蒙古和吉林涨幅较小,分别上涨1.7%、1.5%和1.3%。
从四大板块看,2014年一季度东北地区CPI涨幅最低,同比仅上涨了1.9%,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个百分点。
表4:2014年一季度四大板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图7:各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七)20个地区出口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贸易逆差的省区市范围缩小
从进出口看,2014年一季度全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4个百分点。增速大幅度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有效打击了虚假贸易,使今年进出口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去年同期虚假贸易大大提高了去年的基数。全国共有23个地区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宁夏(104.5%)、陕西(92.4%)和重庆(87.5%)增速居全国前三位,三地均位于西部地区;另外8个地区出现负增长,其中西藏(-76.8%)、广东(-23.1%)和贵州(-18.5%)同比降幅最大,增速居全国后三位。
与去年同期相比,14个地区进出口增速下滑,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广东进出口同比增速下降60.8个百分点,加之广东在全国外贸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国外贸的整体运行情况。从贸易平衡看,2014年一季度共有10个地区出现贸易逆差,其中京、沪、津三个直辖市的贸易逆差最大,分别达到801.6、143.4和80.1亿美元;贸易顺差最大的为广东,达到371.4亿美元。
从四大板块来看,东部地区进出口增速出现大幅下滑,导致全国外贸额的负增长;而西部地区进出口增长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全国的外贸运行。
表5:2014年一季度四大板块外贸总额情况
从出口看,2014年一季度全国出口同比下降3.4%,有12个地区的出口同比负增长,19个地区保持正增长。其中,宁夏(120.0%)、甘肃(114.1%)和重庆(66.0%)出口增速居前三位;西藏(-77.5%)、青海(-37.7%)和安徽(-24.2%)出口增速居后三位,出口大省广东同比下降了20.2%。
与去年同期相比,2014年一季度20个省区市出口同比增速下滑。西藏、贵州和安徽增速回落幅度较大,分别下降495.7个、203.1个和122.3个百分点。内蒙古、重庆和陕西出口增速升幅居前三位,分别提高34.5个、29.8个和22.7个百分点。
从四大板块来看,与外贸总体情况类似,从地区对出口同比下降的贡献率可以看出,全国出口增长下滑主要是由东部地区出口增速下降引起的,另外三大板块出口均保持低速正增长。
表6:2014年一季度四大板块出口情况
图8:各地区出口同比增速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特点
(一)西部和东北地区增长步伐放缓
2014年一季度,全国GDP同比实际增长7.4%,较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4%。从四大板块来看,东北地区较去年同期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2.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下降幅度也较大,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3个百分点,西部12省区市中增速在10%以上的地区为4个,较去年同期减少了6个。从省区市来看,全国有13个省区市的增速回落2个百分点以上,其中黑龙江、河北、云南、甘肃和宁夏分别下滑了6.2个、4.9个、4.8个、4.7个和4.3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全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今年“两会”之后,各省区市相继公布了2014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与2013年相比,有22个省份下调了增长目标,其中吉林、内蒙古和黑龙江分别下调了4个、3个和2.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普遍下调1-1.5个百分点,东部和中部地区下调幅度较小。这表明各地方政府对今年的经济增长前景持谨慎态度。
从上述迹象可以看出,今年以来全国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和多变,在外需不旺、内需不足的情况下,稳增长的压力日益加大,西部和东北地区面临的挑战更大。未来需要妥善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释放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增长。
(二)全国投资增速出现明显下滑
2014年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达到68321.7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比去年同期下滑了3.3个百分点。第一,对比三次产业。与上年同期比较,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下滑了5.6、1.5、4.9个百分点,第一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下行压力明显较大。第二,分析主要行业。规模总量排名前两位的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增速分别同比下滑3.55个和7.85个百分点,是带动了整体投资增速向下回落的主要原因。另外,受化解过剩产能、治理大气污染措施的影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投资出现了7.5%的负增长。第三,观察重点地区。黑龙江固定资产投资出现25.9%的负增长,北京和上海仅分别增长2.6%和6.5%,三省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全国最低水平。具体来看,黑龙江往年数据显示,一季度投资约占全年投资的2%,且今年一季度黑龙江气温较往年偏低,项目开工受到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增速的较大波动;北京和上海工业投资增速同比分别下降了29.5%和7.1%,这与我国两个最发达的现代城市经济结构转型有关。
上述分析表明,我国的投资增速正在进入下行通道。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分化调整、大气环境治理、化解过剩产能等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正在显现,相关行业的投资增速将会进一步放缓,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到关键阶段,需要密切关注行业走势,避免出现较大波动。
(三)房地产业走势成为不确定因素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5%,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超过15%,行业关联性比较强。201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在银行信贷收紧、市场购买力透支、房产税即将出台、政府反腐力度加大、共有产权试点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房地产行业一改以往的过热局面,市场出现分化式调整,各方对未来市场预期出现偏差,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出现了松动。
今年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6.8%,较去年同期下降3.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8%,较去年同期下滑40.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5.7%;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5.2%,较去年同期下滑66.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同比下降7.7%;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5.2%。从东中西三大板块来看,东部地区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下降了10.0%和11.5%。
一季度的行业表现显示,房地产行业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其中东部地区形势更为严峻,为经济运行增加了不确定因素。目前来看,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或明或暗地出手救市,这折射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财政,若房地产业长期不景气,将大大削弱地方财政实力;二是房地产行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行业下行将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针对前者,需要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探索地方财税来源新渠道,从根本上破除土地财政现象;针对后者,需要采取灵活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积极消化市场存量,使房地产业回归理性水平,避免房价的大起大落。
三、工作建议
(一)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今年以来,全国区域发展格局出现新的亮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即将出台,将为我国的西向开放提供新的战略平台和重要机遇;环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协同化发展成为各方共识;长江经济带蓝图日趋明朗,将拓展沿岸腹地的发展空间,为连接东西双向开放架设纽带。未来的区域政策要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要创新区域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多层次的区际联席议事协调机制,建立符合区域整体利益的政策体系;打破行政界限,促进资源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形成统一的生产和消费市场。
二是要完善区域利益补偿机制。在跨区域项目投资中创新利益分享机制,推动区际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引入市场化机制,提高补偿范围和标准。
(二)坚持“调结构”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调结构”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题中之义,是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在当前背景下,化解过剩产能限制了相关行业的盲目扩张,加强环境治理遏制了钢铁等“三高”行业的无序发展。强有力的产业调控措施已经开始发挥显著的效果,某些行业的增长步伐已经放缓或者出现下滑。未来可以从两方面着手,深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保持产业政策的连续性。调整产业结构已进入到关键阶段,调控成果初步显现,需要进一步巩固现有成果,继续保持现有的产业政策,打消政策松动的市场预期,倒逼产业结构的深入优化。
二是处理好调结构与稳增长之间的关系。经济结构的调整必将经历阵痛期,要把握好调控力度;避免一刀切式政策,根据区域所处的工业发展阶段作分类指导,为产业转型留出回旋的时间和空间。
(三)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扩大国内需求市场
今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出台,这是中央颁布实施的第一个城镇化规划,明确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未来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转变城镇化的发展方式。新型城镇化将带动约1亿人口在城镇落户,必将激发住房、教育、消费等方面的巨大需求,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一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分类实施落户政策,推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使新市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享受到无差别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二是要完善资金保障机制。首先,理顺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事权财权关系,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其次,通过地方债、房产税等方式拓宽地方融资渠道,降低其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最后,通过公私合营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执笔:李华 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
附:2014年一季度各地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表
2014年一季度各地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表(1)
2014年一季度各地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表(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GDP来自地方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