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新政 成都:五维度描绘城市发展大模样 责任编辑:孙文涛
 
 
 成都:五维度描绘城市发展大模样
 
  经济日报  2017.05.10    

  近日,成都市委在四川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用5个词表明了成都未来的城市发展主张: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成都提出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这5个词无疑展示了成都在重塑城市空间结构方面的新理念。

  东进——沿龙泉山东侧,规划建设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和现代化产业基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开辟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南拓——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天府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空间结构,完善管理体制。

  西控——持续优化生态功能空间布局,大力发展高端绿色科技产业,提升绿色发展能级,保持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

  北改——建设提升北部地区生态屏障,保护好历史性、标志性建筑,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改善人居环境。

  中优——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

  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说,成都现阶段发展不足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资源环境约束,因此成都要优化空间布局,构建“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网络化功能体系。东、南、西、北、中,成都从五个维度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提升了城市功能品质,构建了区域协同发展的体系。

  今年34岁的余靓家住成都天府广场附近,他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在我的印象中,成都很多年前是以天府广场为核心,像‘摊大饼’一样一圈一圈往外发展。最近4年,成都的热门区域有了向南的趋势,高新南区、天府新区建设得非常漂亮。”余靓告诉记者。

  余靓“印象中”的成都城市规划的确存在缺陷,城市单中心高度集聚、次中心发育不足,从而造成了资源环境约束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从2014年开始,成都提出了“产城一体”发展理念并推进了7个卫星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在肩负“首位城市”责任担当的同时,成都进一步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坚持完善城市体系和提升城市功能互促共进,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全面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向记者介绍,成都还应当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附加值低、占地多、能耗高、劳动密集的产业转移。

  为此,在产业发展方面,成都果断决策,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东移,其目的就是减轻中心城区环境压力,为城市长远发展拓展产业承载空间。“东进”将加速推进包括天府国际机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及相关区域规划建设,加快形成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主战场”。

  这一举措也有利于建设面向“一带一路”的开放门户、有利于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发挥首位城市作用、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环境压力。

  天府广场以南25公里,天府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当前,天府新区已上升为国家级新区,成都高新区正在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是国家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城市……从宏观上来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科技活跃程度往往与城市经济的繁荣程度成正比,也是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表现。

  成都的西部是都江堰灌区和龙门山生态保护区域,这里依旧山清水秀、风景怡人,一座城市的快速发展并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西控”对保护自然资源有着重要意义。在成都北边,已经实施了4年多的“北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连片的棚户区不见踪影,落后的旧城正在变为开放的新城北。

  作为成都中心城区的一分子,成都市锦江区委书记陈历章表示,在规划理念上,锦江区将注重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及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的统筹协调,强化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促进城市空间与城市功能同步优化、同步提升;在规划定位上,突出形态优美、国际品质、时尚优雅、宜居宜业的区域特质;在规划实施上,针对每个片区的功能差异,强调形态、业态、功能、品质的有机统一。

  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是成都今后5年的总体目标,完善的城市体系无疑为这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引擎。

  

下两篇: 广西河池:依托山水资源发力大健康产业
广东制造业加速迈向中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