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启示 三驾马车协力驱动荆楚经济 责任编辑:孙文涛
 
三驾马车协力驱动荆楚经济
 
经济日报  2017.05.10  

  随着湖北自贸区的成立,武汉、襄阳和宜昌这三个在产业发展方面各具特色的城市,站到了建设新型产业关系,支撑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新起点

  摊开湖北地图,如果把湖北比作一辆马车,那么武汉、襄阳和宜昌这三匹“快马”,共同构成了稳定的驱动结构,带动、引领、辐射荆楚快步向前。如今,随着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架马车再获强力“引擎”。立足创新驱动与沿江开放,武汉、襄阳和宜昌面对新的发展契机,各自有怎样的选择呢?

  武汉:

  实现对外开放良性循环

  “以往不靠海,对外贸易弱,导致武汉对外开放程度低。现在随着中欧班列快速发展,实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通盘布局,武汉成为联通亚欧商道的重要节点。”武汉市市长万勇说。

  万勇认为,对外贸易流量的增加,势必产生更多的对外交流活动,在港口、经贸基础具备的情况下,对外观念及管理水平也会相应提升,从而进一步吸引外资到武汉,整体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现对外开放活动的良性循环。以中欧班列为例,2016年共发往返欧洲班列234列,同比增长42.68%,货值8.59亿美元。

  湖北自贸区中,武汉为龙头。界内70平方公里自由贸易区,全域处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光谷”的腹地核心。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将成为光谷518平方公里大地上,重中之重的“开放特区”,支点中的支点。

  在武汉市委常委、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党工委书记胡立山看来,打造支点中的支点,推动国家自贸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机结合、联动发展是关键。他表示,“中国光谷”既要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又要在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实施创新,把武汉的科教、人才优势,以及交通优势发挥出来,把长江经济带城市连接和互动起来,以此促进金融和科技的结合,推动新经济的培育,实现自贸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的目标。

  光谷已在行政审批、商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共实施完成改革事项130多项,形成制度性成果80多项。

  自贸区先行先试,关键在创新。光谷在科技、金融方面“重点突击”,启动了15项科技创新先行先试项目,发布了“光谷十条”,并获批中部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发展试验区。国家存储器基地开工建设、打造“双创”平台、试点外籍高端人才“绿卡”改革、推进“城市合伙人”等也相继展开。

  襄阳:

  打好优质产业基础

  襄阳自贸片区作为湖北自贸区的三大片区之一,总用地21.99平方公里,根据规划,该片区将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擦亮“襄阳造”金字招牌。

  “襄阳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是老工业基地,在自贸区孕育的新形势下,老工业基地必将焕发新的活力。”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表示,襄阳将充分发挥在产业基础、沿江经济、科技创新、区位交通、商贸流通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推动传统“制造”向现代“智造”转型,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

  “自贸区是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强力引擎。”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长城表示,对进入自贸区的企业来说,行政审批和服务的提速,可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而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的聚集,又可帮助企业吸纳人才,提档升级。

  “我们生产的汽车轮毂轴承单元,主要出口到美国和欧洲。”湖北新火炬科技有限公司外贸总监杨晓妮表示,随着自贸区的成立,企业的运输和清关时间大大减少,为企业扩大海外市场、投资并购,提供了多种便利途径。

  雄厚的产业基础,既是襄阳建设自贸区的底气,也是突破的方向。2016年,该市规模以上企业个数达到187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054亿元,完成工业投资1600亿元,10个产业集群列入省重点,20个特色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工业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二位。

  襄阳市市长秦军介绍,根据国家战略定位,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将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合作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打造国际先进制造高地。

  宜昌:

  发挥绿色示范作用

  在历经葛洲坝和三峡工程两次发展机遇后,宜昌又迎来了湖北自贸区建设的第三次发展机遇。

  如果说武汉片区是研发和管理总部,襄阳片区是制造工厂,宜昌片区则具有绿色经济优势,自贸区平台将促进该区域内特色型经济发展。

  在宜昌自贸片区挂牌前,为长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区域支撑的长江生态治理“宜昌试验”项目已正式启动,项目围绕生态综合守护工程、生态产业发展工程、生态公民建设工程、生态金融创新工程4大重点任务全面展开。

  从现实基础来说,宜昌所处的生态位置极其重要,“宜昌试验”涉及武陵山区、大巴山区、秦岭山脉,共同守护着三峡、丹江口“两库”库区安全。“三山两库”是国家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重要的自然和人文遗产密集区,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生态防线。

  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告诉记者,宜昌将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力争建成高端产业集聚、创新创业活跃、金融服务完善、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绿色示范作用。

  自贸区建设要以良好的产业体系、持续的创新能力、完善的要素保障为依托。

  据统计,目前在宜昌自贸片区范围内,柏斯音乐集团、人福药业、安琪集团、清华科技园、微特智慧谷等一批企业和孵化器已成为行业翘楚。这是近年宜昌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型升级所取得的成果。目前,全市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近900家。绿色国际竞争新动能,正在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强势形成。

    
下两篇: 江苏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划民生底线 面向城乡常住居民
武汉推三大人才计划集聚行业领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