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意见》)公布。
《意见》提出,要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要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杂粮杂豆、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对此中国农科院农业所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宁辉指出,现在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供给方也要随之改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使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走市场路线。
“农民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原先很多产品比如玉米产量太大,造成价格下跌严重,现在减少一般玉米种植面积,可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他说。
解决玉米种植过剩问题
根据上述《意见》,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农产品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矛盾亟待破解。
为此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意见》指出,要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为此要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粮食作物要稳定水稻、小麦生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
中国社科院农业所李国祥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解决玉米种植过剩的问题。一般籽粒玉米不种植,但是可以种植大豆、杂粮等。同时玉米本身种植结构也可以调整,比如种植青储玉米,这是用于养殖的饲料。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调减2039万亩。日前农业部也决定,各地今年将力争调减籽粒玉米面积1000万亩,改种大豆、杂粮、青贮玉米。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则指出,减少口粮用玉米种植的确有必要,现在批发市场上玉米价格每斤不到1元,减少种植面积后可以促进价格回升,毕竟现在农民玉米被收购的价格最低的只有每斤6毛钱,对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是一大打击。
此前,2015年国家临时玉米收储价格是每斤1元左右,2016年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结果玉米价格下跌幅度大,迄今市场价格每斤不到9毛钱。
大力发展各类特色产业
《意见》在强调减少一般籽粒玉米种植面积时,也提出要大力发展各类特色产业。
《意见》指出,要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等。开展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
中国农科院农业所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宁辉指出,农村发展特色产业,要注意因地制宜。比如各地到底适合发展什么,地方政府等可以提供一些信息服务。
“比如过去东北一些干旱地区适合种植杂粮,事实上杂粮产量尽管低,但是现在需求在上升,价格并不低。”他说。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此前农民比较愿意种植水稻和玉米,是因为这两种作物亩产高,且价格不低。杂粮以及大豆等产量比较低,且价格差异大,像大豆亩产只有几百斤,农民种植意愿不高,所以国家需要给以补贴,这方面的具体政策还待研究。
不过,很多比较好的农产品,比如珍贵用材林、森林食品,食用菌等,尽管价格高,农民并不一定懂如何种植,而且气候和土壤条件是否适合也是一个问题。
种粮大户李勇说,农产品结构调整农民不是不懂。比如稻田养鸭、养鱼、养虾,增加收入,这是可以的。但是像他这样的土地承包户,稻田如果搞养殖,需要专业技术不说,还涉及到更多的人工,风险其实很大。
但是搞点优质原生态大米,产量低点,价格高一点,还是可以接受的。“这的确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向”,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