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报告 第七十期专报信息 责任编辑:王若蕾
 
第七十期专报信息
 
本港综合  2015.12.07  

  目 录

  1.中央经济工作会临近 经济冲刺年末考

  2.减少顶层设计 上海“互联网+”试验区方案已上报

  3.地方自贸区申报变阵 辽宁方案将整合沈阳大连

  4.东莞推广实施项目投资建设“直接落地”

  5.武汉推“光联万物”计划 撬动3万亿市场

  6.泉州积极先行先试 开启“智能制造”之旅

  7.韩国最大电商落户大连金普新区

  中央经济工作会临近 经济冲刺年末考

  一财网 2015年11月26日

  “十三五”规划建议发布后,中央政府和各个部委都密集进入开会季。其中,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主题是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这次会议可谓重磅,不仅是中央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改革方向的定调,更罕见地就房地产、金融风险、降低企业成本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作出明确指示。

  有接近决策层人士透露,这些内容将很有可能被吸纳进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成为明年的工作重点。

  根据往年惯例,12月上旬或中旬,将召开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将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5年经济工作,提出2016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此外,供给侧改革的亮相将为政策制定统一发力提供基础,预计产业和消费升级方面的刺激政策将成为热点。从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主要议题来看,工业稳增长、消费升级、企业技术升级、扶贫等议题被频繁提及,有关政策的落地速度也在加快。

  中央地方齐冲刺 中国三季度的GDP增速为6.9%,尽管这一数据仍然处在合理区间,但经济下行的压力依旧不可小觑。在此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都展开了一场经济冲刺大战。记者从发改委有关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包括铁路、水利等大型基础投资项目资金到位情况良好,工程进展顺利,四季度将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爆发。此外,政府专项基金和PPP(公私合营)模式成效正在逐步显现,四季度也将看到明显成果。

  从中央层面来看,不仅相关部委加快了审批和资金投放安排,下行压力较大的外贸方面也有密集动作。近日,海关总署针对当前进出口情况推出批量措施,按照“打破垄断、促进竞争、规范行为、完善监管”的原则,提出了放开电子口岸预录入系统的准入限制等措施,被认为能够切实减轻进出口企业的负担。

  在通关方面,海关总署也祭出“大招”,如加强与口岸相关管理部门的协作配合,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口岸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化建设。

  数据显示,9月起,工业情况略有亮色但效果仍旧有限。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9%,增速比1-8月回落2.1个百分点。

  近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要着力稳定工业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效益,这对稳住就业、巩固经济向好基础,意义重大。会议决定,整合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国制造2025》关键领域;大力促进与群众需求密切相关的日用消费品等升级发展,加大铁路、通信等高端装备走出去步伐。

  不仅如此,地方也展开了冲刺部署。就在上月和本月,已经有云南、甘肃、山东、江苏、陕西、江西、贵州、四川等8个省召开会议,分析当地三季度经济形势,并对四季度经济工作做出部署。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目前大量稳增长项目将持续释放效力,财政刺激政策的作用也将逐渐显现,这将带动需求改善。货币政策稳健偏松,社会融资利率水平下降,市场流动性充裕,有助于企业生产复苏。

  供给侧改革亮相 如何尽快释放改革红利,是解决中国经济目前老产业乏力、新产业弱小的重要途径。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紧接着,在1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也提出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而在早前公布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也有“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表述。

  至此,供给侧改革似乎成为中国宏观调控最新的指向。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未来可能会更多侧重于如产权制度改革、国企改革、金融和财税制度改革等基础性的体制机制改革。

  习近平更提出四项具体改革措施,包括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

  有分析人士表示,上述四个“歼灭战”是在产业层面、调控层面、财税制度层面、资本层面的新部署,勾勒出了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和规模,反映出供给侧改革是面向全局的战略性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有官方智囊表示,供给侧的改革并非否定“三驾马车”,也不等于经济学领域的供给学派,因为习近平在提出供给侧改革的同时强调产业政策要准,这是较为尊重当前客观情况的做法。

  也有券商报告认为,目前已经推进或正在部署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国企改革等,既涉及政府组织,也涉及政府资金主导的大型企业组织,这些都属于组织能力优化的新探索。供给侧改革将继续推进这些具体改革的前进。

  减少顶层设计 上海“互联网+”试验区方案已上报

  《第一财经日报》 2015年12月2日

  “这次的实施意见不做太多的顶层设计,不规定太多具体动作,鼓励大家创新。”12月1日,在谈及上海即将发布的《上海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时,上海市副市长周波这样表示。

  记者了解到,《意见》将重点推出21项相关的专项行动,并将申请自贸区、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三区联动”争取更多先行先试。

  鼓励各方创新 周波特别提到上海正在申请的“三区联动”。他说,上海对打车软件、民宿软件等新事物和业态基本上是持拥抱和接受态度的,但是很多行业管理和改革事项并不能完全由地方政府掌握。因此,上海的做法是,通过“三区联动”,向国家争取更多先行先试的事项,建立改革容错机制。

  “三区联动”即原来的上海自贸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上正在申请的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国家特派领导小组上周刚刚审议原则通过,还要报给国务院。”周波透露。

  除此之外,《意见》还针对上海不同的领域,提出了“互联网+”的21项专项行动,其中与传统产业融合有,加速经济转型升级领域有研发设计、虚拟生产、协同制造、供应链、智能终端、能源、金融、电子商务、商贸、文化娱乐、现代农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众创空间13项。针对市民的衣食住行领域则有交通、健康、教育、旅游、智能家居五大专项;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城市管理能力领域,上海也提出了3个“互联网+”公共安全、城市基础设施、电子政务专项行动。

  周波认为,上海发展“互联网+”主要有三大优势,上海的信息服务业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张江、漕河泾等产业载体也初具规模。在互联网基础设施方面,上海近期通过建设APG海光缆,推进高端、自给、集聚的数据中心建设等措施,也基本形成了优良的互联网基础设置。上海的另一大优势是智慧城市建设。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基本完成当地行动计划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海信息化整体水平保持国内领先,在移动通信、民生应用等领域正在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上海2013、2014连续两年在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

  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所研究员葛伟民告诉记者,目前,在“互联网+”方面,上海在商业、餐饮、娱乐等方面进展较好,在其他领域,上海“互联网+”的空间很大,但最重要的是思路的转变。

  公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上海信息服务业实现18.1%增长,其中,互联网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长28.5%。截至三季度末,中介机构统计的信息服务业投融资案例241笔,占全国的19%,已披露投资额的案例中,超过5000万美元的达到28笔。

  多措施解决个人隐私和企业机密保护问题 不过,周波也坦言,在发展“互联网”+方面,上海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其中的一大挑战是,“互联网+”以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政府管理相对滞后的问题。据周波透露,从上海市政府角度来说,上海较为重视契约精神和规范管理,对新事物管理相对滞后。到了互联网时代则可能出现问题,这一问题在上海全市也曾有过讨论。周波认为,政府为了支持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必须要放松管制,或者减少不必要的管制。创新的思维模式需要改变。

  此外,“互联网+”对于一些传统行业来说,往往是颠覆性的。对传统利益和格局的打破,要怎么样去做出平衡,这其中也有诸多挑战。

  一个不能避免的话题是,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个人隐私和企业商业机密的保护也是一大难题,这一块国家仍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持。周波说,政府要率先在这方面制定地方性的规范性文件和法律,还要制定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加强对安全方面的管理,同时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以及企业治理和行业治理相结合这样的方式来保证。

  葛伟民则表示,从政府角度来说,一方面要继续提升“互联网+”的基础配套设施,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一些创新举措,比如部分行业的双向评价机制等。

  据悉,在《意见》发布之后,上海市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包括加强市级层面组织领导;开展创新试点示范和细化专项行动内容。

  地方自贸区申报变阵 辽宁方案将整合沈阳大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5年11月12日

  近期,辽宁省发改委副主任刘文就申报自贸区事宜在沈阳调研时表示,将根据大连、沈阳等地的自贸区方案,形成辽宁省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报告,报送省政府。

  这或已成为目前地方申报自贸区的“新阵形”。此前湖北省地图院编制的中国(湖北)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示意图、中国(湖北)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示意图中,包括武汉、宜昌、襄阳片区。而河南省则已确定由郑州、开封、洛阳联合申报自贸区。

  这与目前已经获批的广东、福建两省的申报方式相似。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恩专认为,地方申报自贸区的关键仍在于现在有无新一波再批的可能性。

  拉动东北振兴 辽宁大连申报自贸区由来已久。

  2014年4月21日,大连市委召开常委会议,原则上通过了大连自由贸易园区总体方案。2015年5月21日至23日,辽宁高层就提出大连要抓好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和金普新区建设,积极申办大连自贸区,抢占对外开放的制高点。

  与此同时,同为副省级城市的沈阳,也提出了要推进沈阳综合保税区的大发展、快发展,充分发挥其开放窗口、技术高地、经济龙头的作用,建成富有沈阳特色的自贸区。

  此次刘文的表态显示,辽宁在自贸区申报中已经“变换阵形”。而这也是多个省份自贸区申报的选择。除了湖北、河南以外,江西也传出了昌九(南昌、九江)自贸区申报的消息。

  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秘书长陈波认为,多个城市联合申报很有必要。广东自贸区、福建自贸区也是采取这样的模式。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自贸区在金融、现代服务业开放方面特色更为鲜明。而广东、福建、天津也各有特色。而以沈阳、大连为主体的辽宁自贸区则或将涉及航运、物流、装备制造业等领域。

  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斌认为,沈阳和大连共同申报自贸区,对振兴东北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东北作为中国的工业重地,如果再把贸易做好,那对东北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大的。

  “大连是港口城市,沈阳借助大连或者营口等港口地带,以贸易带动重工工业的发展,所以说,大连和沈阳联合申报自贸区有很大好处。”

  或强化中日韩自由贸易 而与福建自贸区定位于对台合作,广东自贸区定位于粤港澳合作类似,辽宁自贸区或可强化中日韩合作。

  目前,中韩自贸区谈判已经完成,陈波认为,这种自由贸易区网络,是指国别之间的自由贸易,类似中日韩自贸区,在谈判完成后,任何城市都可进行对外自由贸易。不限定某个城市。

  “对这些省市而言,新批自贸区不仅是为了对外开放,而是要尽快推动内部开放,建立剔除壁垒的自由市场改革,其实更重要。”陈波说。

  记者获悉,目前不少省提出建立自贸区主打边贸。比如黑龙江自贸区主打对俄罗斯贸易,内蒙古的自贸区主打对蒙古国、俄罗斯的自由贸易。其他的青岛、大连自贸区也有主打对日韩贸易的含义。

  而大连、沈阳自贸区如果获批,试点内容和上海、天津大同小异,但是仍可强化中日韩自由贸易。

  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斌表示,因为现在东北经济不景气, 如果通过发展贸易的方式,由辽宁来带动吉林甚至内蒙、蒙东地区的经济,意义将非常重大。“韩国日本的动漫产业非常发达,如果大连能够把自己的IT、动漫嵌入其中,通过日韩向世界迈进,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东莞推广实施项目投资建设“直接落地”

  《经济日报》 2015年11月27日

  广东东莞市为稳增长、促投资再出新招。11月24日,东莞市政府正式公布《关于推广实施项目投资建设直接落地改革经验的意见》,旨在简化审批内容、优化审批流程,促进企业早动工、早投产。据悉,通过此项改革,项目建设周期在规划和住建等审批环节上将可大幅节减3至6个月,满足一定条件的项目可享受施工许可环节“零审批”,先开工再拿证。

  固定资产投资无疑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据了解,东莞每年有数千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通过备案制立项,但用于审批办证的时间短则半年,长则超过一年。“项目早一天落地就可以实现早一天投产,早一天投产就多一份抢抓市场机遇的保障。”东莞市副市长张科说。去年8月起,东莞先后启动两轮项目投资建设直接落地改革试点,改革的核心是最大限度简化规划和住建部门审批环节,变项目投资的“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实现“直接落地”,大大提升项目落地速度。同时,差别化实施“宽进严管”,实现政府部门从重审批、轻监管向轻审批、严监管转变,切实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截至今年初,东莞有17个镇街的45个项目纳入试点范围,其中15个已动工建设,14个预计年内动工。

  “从改革试点一年多的成效来看,初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通过直接落地改革,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得到强化,政府职能得到加快转变,已动工试点项目普遍节省2至4个月的审批时间。”东莞市委改革办主任叶淦奎说。

  广东红杉生物有限公司体外诊断试剂原料研发、生产项目就直接落地改革试点的受益项目之一。项目负责人周利勤说,项目2014年5月立项,10月拿到国土证,12月即开工建设,从立项到动工只用了43天。

  为巩固和扩大直接落地改革成果,使改革红利惠及更多企业,东莞市政府日前正式印发实施《关于推广实施项目投资建设直接落地改革经验的意见》,按照“简化审批全面推广”和“准入审批试点推广”相结合的模式,深化推广直接落地改革经验。

  据悉,此次深化推广工作在直接落地改革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通过推广实施企业依法承诺制、备案制和并联审批制度等,进一步简化规划、住建等环节的审批内容。在审批流程优化方面,流程再造前,规划、住建环节的审批流程为串联审批,需先后进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初步设计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批备案等事项。流程再造后,规划、住建两个部门的审批流程由串联改为并联,企业可以同步办理规划、住建两个部门的审批事项,使审批流程大大简化。在审批内容简化方面,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阶段实现了简化,企业作出承诺后,规划部门仅对方案合理性、合规性作出审查,而对其经济技术指标的真实性不做实质性审查,从而大幅减少企业来回修改设计方案所需的时间。叶淦奎表示,改革提升了项目投资审批的便捷程度,增强了企业主体地位,厘清了政府的职能责任,实现“项目速度更快,企业主体更明,政府职能更清,社会信用更重”的目标。

  武汉推“光联万物”计划 撬动3万亿市场

  一财网 2015年11月17日

  机器人结合云计算、传感器连网,不仅替代人工,还能通过网络获取过去没有的智能:可远程操控,根据周边环境变化,主动调整机械行为;用手机实时控制室内灯光、空调、热水器、电动窗帘、安防系统,控制智能冰箱解冻食品;健康管理平台快速识别身份,开展远程健康检测,每一颗药品都可追溯,脉搏传感器远程监测病人情况……这些场景,现在已经在武汉逐一实现。

  在第十二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下称“光博会”)上,东湖高新发区牵头推出“光联万物”行动计划,拟以光为纽带,推动光电子技术与物联网应用创新联动、协同发展,通过光感知、光互联、光计算、光显示、光能源等手段,最终实现万物互联。

  据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胡立山介绍,作为全国唯一一个被住建部和科技部同时批准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城市,加之光电子产业发展走在世界前列,武汉尤其是光谷已具备推动“光联万物”率先实现和落地生根的基础条件。

  根据规划,到2020年,光谷将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光联万物”产业生态,形成一批改变世界的原创性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带动区域企业实现总收入3万亿元。

  云网一体化 烽火通信旗下烽火集成副总经理印钊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烽火通信构建了一揽子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

  据印钊介绍,以政务服务为例,过去,政务服务由于信息封闭,导致审批状态、审批进度、审批资料信息难以获取;办事效率低下,导致超期审批情况较为严重;由于地域限制,异地办公困难,领导出差无人签字导致业务无法及时处理。

  如今,通过FitOS云平台设施,可支撑数据交换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和移动政务平台高效、安全运营,实现一站式服务网点、应急智慧、城市规划和移动政务。

  该解决方案通过云网一体化技术,可将传统分散的物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软件定义everything技术,使平台具备可扩展、可管理、可运营的能力,围绕平安城市、城管、政务、农业、文卫、社区、旅游、能源、制造、园区、物流等构建相应应用。

  工业云 员工抄错数据,员工操作不当受伤,设备维护无法做到先期发现、先期处理,作业进度报表无法保证准确性和及时性……传统企业在人员、环境、能耗和设备的管理和监测上存在诸多弊端,无法满足企业能效的精确化管控要求,并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但在“工厂+互联网”的模式掌控下,以上难题都将引刃而解。

  “一个控制器、多个传感器,企业主随时随地可用手机APP掌握千里之外的工厂实时运作情况,还能远程操控工厂内的机器人完成设定工作。”武汉奋进智能机器公司副总经理黄辉告诉记者。

  据黄辉介绍,工业云机器人不仅具备远程监测、远程诊断、远程操控、远程示教等特点,还能担负起工业现场CPS(物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枢纽职责。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依靠人力工厂的壁垒,使人们轻松对机器人进行远程监控,使工厂实现智能化、无人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邮电科学院高级顾问赵梓森表示,光联工厂不能局限于一个工厂的内部应用,更要追求实现跨地区工厂管理。

  五年拉动光联产业3万亿产值 无论是烽火集成云网一体化技术,还是奋进万蜂工业云平台,都是武汉推进“光联万物”行动计划的一个缩影。

  胡立山说,传统的物联网,“光”仅起到通过光纤通信网络传输数据的作用。而光联万物,“光”的功能将一直延伸到数据感知层,实现“光至万物”,数据感知、接入和传送均由光来完成。

  根据美国研究机构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连”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仅在智能电网和机场防入侵系统方面就有上千亿美元市场。

  光谷拥有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和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完全有实力在光联万物领域参与国际竞争。

  到2020年,光谷将形成较为完善的“光联万物”产业生态,在光感知、光通信、激光、地球空间信息等特色优势领域诞生一批世界领先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一批改变世界的原创性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冲刺企业总收入3万亿元。去年,光谷第一大支柱产业光电子产业,企业总收入已超3000亿元。

  泉州积极先行先试 开启“智能制造”之旅

  人民网 2015年12月3日

  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地方实践范例,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泉州领风气之先,积极先行先试,正在演绎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传奇。

  “数控一代”,开启“泉州智造”之旅 嘉泰是福建省数控产业的先驱,是泉州“数控一代”示范工程龙头企业。目前,生产的系列数控机床产品及数控机床核心功能机产品解决方案逐步覆盖航天、汽车、造船、风能发电、医疗器械等多个行业。近年来,嘉泰深入智能制造领域,抢占机床行业制高点,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走进福建省嘉泰数控机械有限公司,偌大的生产车间里,员工仅有寥寥数人。“让机器人代替人工生产,不仅能提升生产效率,还可节约人工成本,规范性也很高。”总经理兰猛介绍说。

  在泉州,“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的实施,更推动着鞋服、石材、食品等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如特步(中国)有限公司使用黑金刚(福建)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0台智能标记印线机和1条柔性制鞋生产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生产成本节省了三分之一,生产效率比人工印线提高了40%,费用降低了20%。

  再如,福建永信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电脑绣花机通过研发、改进和替代原有日本设备电控和伺服部分,年产已达1000多台,占据省内70%以上的市场。微柏工业机器人公司研发的上下料、焊接等工业机器人,大大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原来一个工人一天只能冲压500个部件,现在用机器人,可以冲压1200个。

  作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城市,“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的深入实施为泉州创新转型打开了新的突破口,推动了机械装备产业向数控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平台搭建,助力智能制造腾飞 泉州装备制造业“数控一代”、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既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力量,也离不开政府和政策的有效帮扶。泉州市经信委主任黄国富告诉记者,针对企业在数控技术研发和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泉州市充分发挥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政策实施以来,仅市本级就已兑现扶持资金1亿多元。

  在加大研发投入方面,重点支持国产数控系统开发、工业机器等,最高补助资金可达200万元;鼓励企业研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按其开发费用的30%给予企业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金额可达100万元;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资金补助最高达100万元;鼓励机械装备企业创建研发、检测机构,最高可达 50万元。

  技术改造方面,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对本地采用列入泉州“数控一代”示范项目产品的企业,单个企业最高补助可达500万元;对销售给本地企业的“数控一代”示范项目产品,按销售发票总价(不含税)的10%安排应用推广补助资金,用于生产企业的产品推广应用,补助最高可达200万元;开展市级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扶持,按项目规定建设期内购置主要生产性设备和技术投资额不高于5%的比例给予补助,最高限额为100万元。

  人才引进方面,采取“平台+项目+创新团队”形式,引进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所、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以及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等10多家高端院所和科研单位。目前,全市已有近500位数控和智能制造领域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常驻泉州开展技术研发和服务工作。同时,开展“数控一代”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已有1000多家企业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加培训。推进智能制造。对新认定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最高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补助。

  推进示范线建设。鼓励企业与“数控一代”公共服务平台合作,在纺织鞋服、建筑建材、食品饮料、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行业,建设一批“数控一代”生产示范线,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补助。

  积极发展设备融资租赁。对本地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购买泉州“数控一代”示范项目产品的,按规定期内融资租赁合同中设备投资额(扣除增值税、融资租赁费用)分别给予生产和使用企业各5%的补助,最高限额各为300万元。对融资租赁公司出租泉州市企业制造的数控装备、工业机器人整机的,按不高于租赁费的20%给予补贴,最高补助额不超过3万元/台。

  泉州市副市长陈灿辉表示,下一阶段,泉州市政府将推动机械装备“泉州制造”向“泉州智造”、“泉州服务”转型,力争2018年全市机械装备产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一场由“制造”到“智造”的生动实践,正赋予这座制造业大市新的无限可能。

  韩国最大电商落户大连金普新区

  《中国经济时报》 2015年11月18 日

  日前,大连金普新区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暨中韩贸易合作区与韩国韩商王网股份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实验区提供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并积极引导、推动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和产品进入交易平台;韩商王网股份公司将以韩国第一大电子商务企业全球市场(中国)代理商的资格,利用该平台不断推进中韩双方的电商交易做大做强。同时,在实验区的线下展示体验馆中展示韩国电商交易产品,为中韩电商行业提供示范。

  据悉,韩商王网股份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美国eBay(音译:易贝)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目前代理韩国最大的综合购物网站G—market,G—market在韩国在线零售市场中的商品销售总值排名第一。

  据介绍,金普新区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暨中韩贸易合作区将利用全国首家“四位一体”即跨境电商+旅游采购贸易+保税电商体验+保税展示展销的运营模式,按照线上线下结合、导购平台与展销中心联动的方式运作,以对韩贸易为重点推动跨国物流和贸易往来。

    
下两篇: 第六十九期专报信息
第六十八期专报信息